冲压工艺是机械制造中通过模具对金属板材施加压力,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,从而获得所需形状零件的工艺方法,具有生产效率高、成本低、精度稳定的优势,广泛应用于汽车、家电、电子等行业,其流程规划与模具设计直接决定冲压零件的质量与生产效率。冲压工艺的流程规划需根据零件结构复杂度与材料特性确定,简单零件(如垫圈、挡片)可采用单工序冲压,即通过一次冲压完成落料、冲孔等工序;复杂零件(如汽车车门、机箱外壳)则需采用多工序冲压,常见的流程包括落料(获取毛坯)、拉伸(将平板毛坯制成空心件)、弯曲(将板材弯制成特定角度)、冲孔(加工零件上的孔)、整形(修正零件尺寸与形状,提升精度),流程规划需遵循 “先粗后精、先主后次” 的原则,避免后续工序对已成型部位造成破坏,同时需考虑材料的变形规律,如拉伸工序需控制拉伸系数,避免材料因过度拉伸产生破裂,一般次拉伸系数不小于 0.55。
模具设计是冲压工艺的核心,模具主要包括凸模、凹模、定位装置、卸料装置与导向装置,模具设计技巧需围绕提升零件精度与模具寿命展开,一是合理设计凸凹模间隙,间隙过大易导致零件边缘粗糙、产生毛刺,间隙过小则会增加模具磨损,降低模具寿命,通常间隙值取材料厚度的 5%-10%,且需根据材料类型调整,如不锈钢的间隙需略大于普通碳钢;二是优化定位装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