焊接工艺是机械制造中实现金属零件连接的重要工艺手段,广泛应用于压力容器、工程机械、船舶制造等领域,焊接参数的精准控制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基础,而严格的质量检测则是确保焊接接头可靠性的关键。焊接工艺参数主要包括焊接电流、电弧电压、焊接速度、预热温度与层间温度,不同的焊接方法(如手工电弧焊、埋弧焊、气体保护焊)对参数的要求存在差异,手工电弧焊焊接低碳钢时,焊接电流需根据焊条直径确定,如直径 3.2mm 的焊条常用电流范围为 90-120A,电流过大易导致咬边、烧穿,电流过小则易产生未焊透缺陷;埋弧焊因焊接效率高,常用于厚板焊接,焊接速度需与焊接电流、电压匹配,一般控制在 30-60cm/min,确保熔深与焊缝成形质量。
预热温度与层间温度控制对防止焊接裂纹至关重要,对于低合金高强度钢,当板厚大于 20mm 时,需将预热温度控制在 80-150℃,层间温度不低于预热温度,避免焊缝及热影响区因冷却速度过快产生冷裂纹。焊接质量检测标准需根据焊接接头的使用要求确定,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外观检测、无损检测与力学性能检测,外观检测需检查焊缝表面是否存在裂纹、气孔、夹渣等缺陷,焊缝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;无损检测包括射线检测(RT)、超声波检测(UT)、磁粉检测(MT)与渗透检测(PT),其中射线检测与超声波检测主要用于检测焊缝内部缺陷,磁粉检测与渗透检测用于检测表面及近表面缺陷,压力容器的对接焊缝通常要求 射线或超声波检测;力学性能检测则通过拉伸试验、弯曲试验、冲击试验检测焊接接头的强度、塑性与韧性,确保其满足设计的力学性能要求。此外,焊接工艺还需考虑环境因素,如在风速大于 8m/s 的室外环境焊接时,需采取防风措施,避免影响电弧稳定性,导致焊接缺陷产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