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解原有邏輯:徹底讀懂原有的電氣原理圖、PLC程序(如有)和氣路/液路圖,理解每一個互鎖、時序和保護環節的設計初衷。
評估硬件余量:檢查現有PLC的I/O點數、程序存儲容量、電源負載能力是否滿足新增功能的需求。同時評估機械結構的剛性、執行機構的功率是否支持新動作。
硬件擴展策略:優先采用增加獨立擴展模塊(如遠程I/O站)的方式為新增傳感器和執行器提供接口,避免改動原有接線。若必須接入主PLC,也應從空余點位接入,并為新增電路設置獨立的電源保護和隔離。
軟件修改原則:對PLC程序的修改,必須堅持“模塊化增刪”原則。新增功能應封裝成獨立的功能塊(FB)或子程序,通過清晰的接口與主程序交互。嚴禁隨意在原有復雜邏輯中穿插新代碼。關鍵的安全互鎖邏輯不僅不能削弱,反而應根據新功能需求進行增強。
并行測試與驗證:在設備離線狀態下,全面模擬測試新舊功能。先單獨驗證新功能模塊的正確性,再與原有系統進行聯合調試。特別要測試在邊界條件和故障模式下(如傳感器失效、急停觸發),系統的響應是否符合預期,確保新增部分不會引起原有系統的誤動作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