玻璃钢避雷针的结构并非单一杆体,而是由 “接闪层 - 绝缘支撑层 - 接地传导层” 组成的复合体系,各层分工明确:
1. 顶部接闪层:高效捕捉雷电流
材质:采用镀银 / 镀金无氧铜或不锈钢合金制成的针状 / 球形接闪器(直径通常 8-12mm),导电性能优异,确保优先引雷。
设计逻辑:接闪器高度突出杆体顶部 15-30cm,通过 “尖端放电” 原理,将雷电吸引至自身,避免雷电直接击中被保护设备(如雷达天线)。
2. 中间绝缘支撑层:透波与结构承重
材质:核心为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(即玻璃钢),部分高端型号会掺入碳纤维增强筋,提升强度。
关键特性:
低介电常数(通常 2.5-4.0),对雷达波、通信信号的反射 / 衰减率极低(透波率≥95%),避免干扰设备信号;
密度仅 2.0-2.2g/cm³,比钢质避雷针轻 60% 以上,降低支撑结构负荷;
抗腐蚀(耐酸碱、盐雾)、抗老化,适应户外恶劣环境(如海边、高山)。
3. 内部接地传导层:安全泄放雷电流
结构:杆体内部预埋镀银铜芯线(直径 10-16mm)或铜编织带,一端与顶部接闪器焊接,另一端延伸至底部接地法兰。
作用:将接闪器捕捉的雷电流(可达数十万安培)快速、低阻抗地传导至接地网,避免电流在杆体堆积引发二次事故(如电位反击)。
4. 底部连接层:稳固安装与接地过渡
部件:采用不锈钢法兰盘(厚度≥10mm),通过螺栓与基站 / 雷达站的混凝土基础或金属支架固定;法兰处预留接地端子,与接地网(镀锌扁钢 / 铜网)可靠连接。
密封设计:法兰接缝处填充硅酮密封胶,防止雨水、潮气渗入内部,腐蚀接地传导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