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電放散裝置是一種基于 “先導放電” 理論的主動式雷電防護設備。以下是其詳細介紹:
工作原理
電場畸變效應:短針導體陣列在雷云電場中形成局部電場增強區,促使周圍空氣電離,形成向上發展的先導放電。
多通道分散泄放:通過多個短針協同作用,在雷擊前形成密集的離子流通道,分散雷電流能量,降低接地系統的負荷。
提前觸發機制:短針尖端曲率半徑小,更容易在較低電場強度下觸發放電,優先于被保護物體接閃。
結構特點
導體陣列:由數十至數百根不銹鋼或銅合金短針組成,長度通常在 5-20cm,呈輻射狀或矩陣式分布。
支撐基座:采用輕質耐腐蝕材料,如鋁合金,固定短針,確保結構穩定性。
接地系統:通過低阻抗導體與地下接地網連接,泄放電流效率需符合 IEC 62305 或 GB 50057 標準。
技術優勢
保護范圍大:通過多針協同,保護角可達 80° 以上,覆蓋面積較單針提升 30%-50%。
可靠性高:多針并聯設計避免單點失效,適應復雜氣象條件。
安裝靈活:可適配各類建筑屋頂、通信基站、風力發電機等場景。
應用領域
民用建筑:高層住宅、機場航站樓、體育場館等。
工業設施:化工廠、油庫、變電站等防爆防雷區域。
新能源設備:光伏電站、風力渦輪機葉片防雷等。
類型
線狀放散裝置:適用于大面積、高度較高的構筑物防雷,如橋架、廣播塔等。
點狀放散裝置:適合安裝于天線抱桿上對通訊天線進行防護。
小規模布局的放散裝置:適用于只有一個安裝點的小規模、輕重量布局而需要高水平防雷的場合,如雷達天線罩、小支撐塔等。
安裝于建筑物頂部的放散裝置:適合安裝在原有傳統避雷帶(針)的地方,用于建筑物頂部的防雷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