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墨接地模块的实际效果和使用寿命,核心受土壤环境、安装质量、外部物理干扰三大类因素影响,这些因素直接决定其接地电阻稳定性和耐久性,具体可拆解为以下 6 点:
1. 土壤电阻率:影响接地电阻的 “先天条件”
土壤电阻率是决定接地效果的核心外部因素,若土壤本身电阻高(如砂石土、干旱土壤),即使模块性能优异,也可能无法达到设计电阻值。
影响机制:模块通过增大与土壤的接触面积降阻,但若土壤导电能力差(电阻率>100Ω・m),电流难以通过土壤扩散,会导致接地电阻偏高;
极端情况:土壤长期干旱(水分含量<10%)或冻结(冻土层电阻率骤升),会使模块降阻效果大幅衰减,甚至暂时失效。
2. 土壤腐蚀性:决定模块寿命的 “关键威胁”
虽然石墨本身抗腐蚀(耐酸碱),但土壤中的强腐蚀成分(如高浓度氯离子、硫酸根离子)会间接影响模块 —— 主要攻击模块的金属连接件(如螺栓、连接缆),而非模块本体。
常见场景:沿海地区(土壤含高盐雾)、化工厂周边(土壤含酸碱废液)、矿区(土壤含重金属离子);
危害结果:金属连接件被腐蚀后会出现接触不良,导致整体接地电阻升高,严重时连接件断裂,模块失去接地作用。
3. 安装质量:决定效果的 “后天关键”
安装环节的疏漏是导致模块 “性能失效” 的常见原因,比产品本身质量问题更普遍,核心影响点有两个:
降阻剂填充:若降阻剂未填满模块与土壤的空隙(或未分层夯实),会形成 “空气绝缘层”,导致模块与土壤接触不良,接地电阻偏高;
接头处理:连接模块的线缆接头若未涂导电膏、未紧固,或焊接点未做防腐处理,长期使用后接头氧化生锈,会增加接触电阻,破坏接地回路。
4. 物理外力干扰:导致模块损坏的 “直接冲击”
模块埋置后若遭遇外部物理破坏,会直接影响其结构完整性和导电性:
常见干扰:市政施工(如道路扩建、管线开挖)误挖模块,导致模块破裂或连接线断裂;车辆碾压(若埋置在路边浅层土壤)使模块变形,破坏内部导电结构;
隐蔽风险:土壤沉降(如软土地基)会拉扯模块连接线,可能导致接头松动,或模块倾斜后与降阻剂脱离接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