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电预警系统的核心应用逻辑是为 “高价值设备 / 区域” 和 “人员密集场景” 提前争取防护时间,主要集中在雷击风险高、后果严重的场所,具体可分为四大类:
1. 工业与能源领域:守护核心设备安全
这类场景的设备精密且价值高,雷击可能直接导致生产中断或安全事故,是系统的核心应用区。
能源枢纽:变电站、风电场、光伏电站、石油 / 天然气储罐区、输油输气管线阀室,防止雷击引发设备烧毁、油气爆炸。
重工业厂区:大型钢铁厂、化工厂、矿山(尤其是露天采矿区),避免雷击干扰生产设备或引发危险品泄漏。
2. 交通与公共枢纽:保障运行与人员疏散
此类场景人员流动大、关键设施(如调度系统)对雷击敏感,需快速响应以避免混乱。
交通节点:机场跑道及航站楼、高铁站、高速公路服务区、港口码头,确保调度通信正常,同时引导旅客躲避雷雨。
城市交通:城市轨道交通(如地铁)的地面变电站、高架线路监测点,防止雷击影响线路供电或信号系统。
3. 人员密集公共场所:优先保障人身安全
当雷雨来临时,需及时提醒户外人员撤离,避免雷击伤人事故。
大型活动场所:体育场馆、露天演唱会场地、游乐场,尤其在活动举办期间,需实时预警并启动疏散预案。
开放公共空间:城市公园、景区(尤其是山地景区、高空观景平台)、大型广场,提前提示游客躲避至安全建筑内。
4. 特殊风险场所:应对极端雷击隐患
这些场景因环境或存储物品特性,雷击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,需极高的预警灵敏度。
高危存储区:危险品仓库(如炸药、化学品存储库)、烟花爆竹生产厂区,杜绝雷击引发爆炸或火灾。
生态保护区:森林防火区、自然保护区,提前预警以预防雷击引发森林大火,保护生态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