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式决定其动作精度、响应速度及作业适应性,主要分为点位控制(PTP)、连续路径控制(CP)、力控制及视觉伺服控制四大类型,各类控制技术针对不同作业需求设计。 点位控制机器人仅需精确控制运动起点与终点位置,无需关注两点间的运动轨迹,控制逻辑简单,响应速度快,适合装卸、搬运、点焊等作业。例如物流仓储中的码垛机器人,只需精准定位托盘与货架的坐标,即可完成物料堆叠,其控制精度通常在 ±0.1mm 以内,运动速度可根据负载调整。这类机器人的优势在于编程简便,无需复杂轨迹规划,成本相对较低,是工业场景中应用基础的类型。
连续路径控制机器人需精确控制整个运动轨迹,轨迹可呈直线、圆弧或复杂曲线,适用于喷涂、弧焊、切割等对轨迹精度要求高的作业。以弧焊机器人为例,其 CP 控制能确保焊枪沿焊缝轨迹匀速运动,轨迹误差需控制在 ±0.05mm 以内,且可通过离线编程预设复杂轨迹,适配不同工件的焊接需求。力控制机器人则通过力传感器实时检测末端执行器与工件的接触力,动态调整运动参数,适合装配、抛光等需要力反馈的场景,如轴承压装作业中,力控制可避免压装力过大损坏零件,力控精度可达 ±1N。视觉伺服控制机器人结合视觉传感器与运动控制算法,能实时识别工件位置与姿态,自动修正运动路径,如无序分拣机器人,可通过 3D 视觉识别杂乱堆放的零件,引导机器人精准抓取,大幅提升作业灵活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