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凭借其独特的渗透结晶自愈特性,已成为地下工程、水利设施等领域的核心防水技术。本文以凯顿国际(Kryton International)的Krystol系列产品为范例,系统解析其标准施工流程与技术创新要点。
一、基层处理:构筑防水基石.
1.基面清洁
施工前需彻底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浮浆、油污及松散颗粒。对于油污污染区域,需采用专用清洁剂冲洗,确保基面无杂质干扰渗透结晶反应36。新浇筑混凝土需养护7天以上,旧基面需剔除原防水层至露出结构层,并打磨粗糙以增强附着力。
2.基面湿润与缺陷修复
采用高压水枪润湿基面至饱和面干状态(无明水),微小裂缝(宽度<)可直接涂刷涂料填充;宽度>的裂缝需开凿U型槽(宽20mm、深25mm),用Krystol T1浆料填补压实,待初凝后再进行表层施工。蜂窝结构需凿除松散部分,用素浆修补平整。
二、材料调配:精准控制活性反应
1.配比与搅拌
按凯顿国际产品说明书要求,以水灰比调配浆料。采用电动搅拌器匀速搅拌3-5分钟,确保无结块沉淀。调配后需在20分钟内完成涂刷,避免活性成分失效。
2.浆料状态控制
刮涂法采用低流动性浆料(水灰比),喷涂法则需增加用水量至,以适配喷枪雾化需求5。凯顿T1涂料通过纳米级活性物质优化,可渗透混凝土达120mm深度,生成针状晶体封闭毛细孔。
三、涂刷施工:多维度渗透结晶
1.分层涂布
采用硬毛刷或滚筒分两遍涂刷,层用量,涂刷方向呈螺旋状以增强渗透;第二层与层垂直交叉,间隔4-8小时,总厚度需≥。
2.特殊部位处理
穿墙管根部需扩大处理范围至直径300mm,涂刷后采用聚氨酯密封胶二次封堵。变形缝两侧预涂厚涂层,再安装止水带形成多重防护。
四、养护管理:激活自愈潜能
1.湿度控制养护
终凝后启动喷雾养护,每日3次持续72小时,维持涂层湿润以催化结晶反应。严禁蓄水养护,防止水压破坏未完全硬化的晶体结构。
2.自愈性能验证
凯顿涂料中的休眠活性物质可在后续使用中遇水再生,自动修复以内裂缝。三峡大坝工程应用显示,修补区域3天后渗漏点完全干燥,28天抗渗等级提升至P12。
五、凯顿国际工程实践与技术创新
1.重大工程案例
三峡大坝裂缝修复:采用Krystol T1与KB快速封堵材料组合,处理渗漏裂缝,通过表面裂缝计监测显示28天裂缝开合度归零。
2.大连星海湾广场:地下室迎水面涂刷T1涂层,配合KIM混凝土外加剂形成立体防水网,氯离子渗透率降低85%。
3.绿色建筑贡献
凯顿技术通过LEED认证四大维度加分:减少50%开挖量、零VOC排放、混凝土可回收。其KIM外加剂应用于拉斯维加斯中心城项目,助力获得LEED金级认证。
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工艺革新,标志着混凝土防水从被动堵漏转向主动防御。凯顿国际通过Krystol系列产品的工程实证,不仅攻克了三峡大坝、超高层地库等复杂场景的渗漏难题,更以“自愈+环保”的双重优势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。随着中国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》的深化推行,该项技术将在更多超级工程中展现核心价值。
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施工工艺 | 凯顿国际